凤阳花鼓
作者: 暂无 日期:2007-02-08 来源 :天津日报 文献类型 :报纸
描述:邢喜峰春天的脚步悄悄踩着深冬的脊背,悄无声息地爬过匆匆人群的面颊、眉梢,我裹着春寒料峭的晚风,在汽车站站牌下等车,等着自己要上的那趟公交车,可以回到温暖的家。车来了,人群骚动起来,突然,从一旁爬过来一个十几岁的少年,他脖子上挂着连接一起枣红色的木槌,后面跟着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,大约是孩子的母亲,她臂
上盘花鼓 载歌载舞
作者: 暂无 日期:2009-01-01 来源 :风景名胜 文献类型 :期刊 关键词:地方色彩 花鼓 演唱艺人 凤阳 上盘 民间小调 寄生草 明清两代 社会生活 民间舞蹈 
描述:上盘花鼓起源于安徽凤阳花鼓。临海沿海一带的演唱艺人,先后受了明清两代凤阳花鼓的影响,创作了二人舞《上盘花鼓》。后来又以江南一带流传的民间小调为基础,结合当地社会生活,创作寄生草、姑娘看花灯、小妹送情郎、相思深等十余种花鼓曲调。最初的上盘花鼓
凤阳花鼓登上“申遗”榜
作者: 暂无 日期:2014-07-01 来源 :皖东晨刊 文献类型 :报纸
描述:从省文化主管部门获悉,凤阳花鼓和省内另外31个项目进入申报“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”名单。9月20日,这32个项目已报送北京,参加全国甄选。届时,国家可能还将从通过审批的项目中再选取一些项目,继昆曲、古琴、木卡姆之后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我省此次推荐申报的首批3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较
凤阳花鼓队加紧排练迎接农歌会
作者: 暂无 日期:2015-10-15 来源 :南京日报 文献类型 :报纸
描述:简讯本报讯(通讯员马顺龙刘莉莉)“3、2、1,开始!咚吧咚,咚哒咚吧咚吧咚……”随着导演肖庆红的一声令下,和着伴奏曲《鼓乡欢歌》铿锵有力的节奏,左手持着花鼓、右手握着鼓条的演员们瞬间舞动起来,时而踏着登山步身体前倾,时而踮起芭蕾步身体后仰,时而前仰后合似波浪翻滚,时而左右摆动像柳枝摇曳。国庆期间,凤
第三届中国·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日程安排
作者: 暂无 日期:2009-10-23 来源 :安徽日报 文献类型 :报纸
描述:参会项目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凤阳硅(玻璃)产业发展论坛暨项目推介会10月19日15:00开始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明珠厅1、加强交流合作,推进凤阳硅产业发展2、分析凤阳石英资源特点及硅产业发展潜力,阐述凤阳硅产业发展方向、预测凤阳硅产业发展前景千亿元硅产业项目推介会10月24日上午9:00蚌埠市锦江大酒店
凤阳花鼓戏只剩“一枝花”
作者: 暂无 日期:2008-02-18 来源 :老年生活报 文献类型 :报纸
描述:“说凤阳,道凤阳,凤阳本是个好地方……”凤阳花鼓戏又称卫调花鼓戏,因产生于安徽凤阳长淮卫而得名,形成于清光绪年间,与凤阳花鼓、花鼓灯并称凤阳“三花”,鼎盛时期,一天常常要演出两三场。“现在,能找到的会唱凤阳花鼓戏的人,可能只有张传英老人一个了……”凤阳县委宣传部马顺龙感叹,以至于县里每次接待外国友人
凤阳花鼓
作者: 暂无 日期:2010-05-07 来源 :铜都晨刊 文献类型 :报纸
描述:(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)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,流行于明清时期,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,一人击鼓,一人击锣,口唱小调,鼓锣间敲。凤阳花鼓唱的都是民间小调,曲目有近百种。历史上,朱元璋建立明朝,徙江南巨户到凤阳。由于凤阳地区人口激增,灾荒也不断,导致这些迁徙的江南巨户希望回到江南,但朱元璋严禁他们离开凤阳
凤阳花鼓
作者: 暂无 日期:2017-04-18 文献类型 :图片 关键词:凤阳花鼓 
描述:凤阳花鼓又称“花鼓”、“打花鼓”、“花鼓小锣”、“双条鼓”等,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(今凤阳县东部)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,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,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。 凤阳花鼓与花鼓灯、花鼓戏并称凤阳三花。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、小溪河等乡镇一带。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,边舞边歌。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卖艺的手段,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。清康熙、乾隆年间,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。清中期以后,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,仅剩下唱曲部分,分为“坐唱”和“唱门头”两种形式。 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传统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,有凤阳“一绝”之美称,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 2006年凤阳花鼓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< 1 2 3 ... 133 134
Rss订阅